友情提示:請輸入身份證號或有效電話
干細胞有什么用
2024-09-11 點擊量:642
干細胞在再生醫(yī)學領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該領域的進步,并且逐漸趨向于臨床應用研究。
獲諾獎的三大細胞們
不同類型的干細胞具有獨特的功能特性和廣泛的應用范圍。
其中,最早受到深入研究和臨床應用的干細胞是造血干細胞,它具有重建整個血液系統(tǒng)(包括免疫系統(tǒng))的非凡能力。
現(xiàn)在臨床上所說的骨髓移植,實際上就是利用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以治療多種血液腫瘤。
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被譽為“造血干細胞之父”,正是他的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治療方式。
他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并攻克了免疫排斥等難關。隨著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理解的深入,他還成功實現(xiàn)了非血緣關系間的造血干細胞移植。1990年,托馬斯因其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給了在胚胎干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做出突破性發(fā)現(xiàn)的三位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馬丁·伊文思。
他們的工作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這項技術允許科學家在活體內修改特定基因,深入研究基因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卡佩基證實了異體DNA與哺乳動物細胞內的染色體之間可以“同源重組”,以修復帶有缺陷的基因。史密斯則開發(fā)出了可關閉活體內特定基因的技術。而伊文思成功從小鼠胚胎中分離出未分化的胚胎干細胞,為基因靶向技術提供了重要實驗材料。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團隊成功誘導小鼠和人類成纖維細胞轉化為具有多能性的干細胞,即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這一發(fā)現(xiàn)為細胞重編程領域開辟了新道路。鑒于iPSC技術的重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了山中伸彌和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以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變?yōu)槎嗄苄浴钡慕艹鲐暙I。
而間充質干細胞(MSC)作為干細胞家族中的獨特成員,與其他干細胞有所不同。它并非主要通過分化來發(fā)揮治療作用,卻擁有多種令人驚嘆的功能特性。MSC的治療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免疫調節(jié)、消除炎癥、支持造血和促進組織修復。這些功能使得MSC在治療許多疾病時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因此,對于病理變化符合這四點特征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以及組織損傷等,使用MSC進行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為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